对心理上的一切事物进行觉知,一切的修行都在其中了。让念头只是念头,清楚地知道它;让噪声只是噪声,清晰地知道它;让疼痛只是感受,让它在那里存在,不要推走它。生气、愤怒生起了,你只要知道它们,如此等等。也许,由于修行功力不到位,人们依然不能做到这一点,依然对这些念头、噪声、感受、生气、愤怒进行反应。这就是说,你依然在受制于念头、噪声、感受、生气、愤怒——它们在控制着你的行为,而你可能全然无知。
这就需要修行训练,觉知事物是要训练的。保持平等而全面地觉知不是说一说就可以做到的。你会发现,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则是另一回事。所以,禅修不只是一个文字理解的问题,它更重要的是需要身体力行。就在此刻,让我们测试一下自己,外面的干扰让它存在,你只是平静地觉知,让你的觉知持续。觉知的事物不断地变化,你只是保持觉知。若你细心,你会发现,觉知事物而不去干预它们,可以获得清净;这会给你信心,你无须把外面的事物都改造成适合自己的心意,你无法让别人只说符合你心意的话,只做符合你心意的事,但你可以觉知;只要你能做到觉知,你就会达到不受干扰。外在的事物如何变化,他人如何对待你,你都知道,你可以应对,也可以不应对,但不管应对与否,而你并没有烦恼。
这就是觉知的作用,你可以用一小段时间试一试。若你只是秉承觉知的原则,你的心会自动地平静下来,外在的事物不会对心构成干扰。若你的正念足够,定力深厚,你会发现这些事物刚一生起就消失了。不论怎样,若它们不再干扰到你,你就可以对呼吸保持注意——磨励你的正念。
不要排斥你所反感的事物,你越排斥它们,它们的力量越强,而你则会时时受到它们的压制。排斥已经是人们心理上潜在的习性,要做到不排斥,需要训练。若你耐下心来,能够直接面对你的反感,你会发现,你的反感与所反感的事物都没有那么可恶;它们就只是一些事物,而你很容易就从反感中跳脱出来。
在你感到干扰时,修行者需要注意的是,你无须采取措施,把那些干扰的因素完全赶走,当然,大多数时候你无法做到这一点。佛陀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你只要耐心地觉知它们,你只要进行这一项训练,你将会经历两不相扰的境界。噪音是噪音,生气是生气,感受是感受,你完全切离了它们。事物依然存在,而它们并不干扰你——这就是无烦恼的状态,也可称为自在。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