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武当山紫霄宫道观行医多年,由于武当山是道教圣地、旅游区,故能接触四面八方的香客和游客,因而也间接接触到一些在练功中产生出轻轻重重各种不良反应的患者。他们有的练功导致头昏脑胀,有的导致胸胁胀满, 有的导致心慌气短,有的导致神昏头目如朦,有的导致眼、耳、口、鼻、咽喉、牙齿等处充血或发炎疼痛,有的导致烦躁不安彻夜难眠。以上还属练功出偏的轻者,至于“走火入魔”的重者,即导致精神错乱,幻视幻听、妄言妄见、神志不能自控,甚至不怕水、火、力、枪,故能导致练功者投水、自焚、跳楼、自杀等危险的后果。这应引起灵修者们高度的重视。关于“走火入魔”的情况,据笔者了解:凡属“走火入魔”的患者,多是发生在练功的初期阶段。由于修练的初期,其本身的任督二脉尚未打开,故“小周天”功夫未有通达,因而身体的阴、阳气机还没 有取得与“道体道机”的合谐。所 以 修 行 炼 道 者 处 此 阶 段 定 要 深 明 以 下 的 有 关 问题。
1、人体前面的“任脉”,是属诸阴经之海;而人体背后的“督脉”,是属诸阳经脉的总督之会。所以任督两脉如还未曾获得联系之时,其阴阳二气还处于分离状态而不能相交,处于这种情况下练功,如果不明本身阴、阳气机之顺、逆知识的要领,一旦产生气机流窜就易于岔道,所以在这真气流窜之际,是易于导致“走火入魔”的关键。
2、《丹经》云:“顺行则生男育女,逆行则成佛成仙”。这是说明人体之内“元精”的顺、逆走向。《医经》云:“脑为髓海”。故男女交合,其元精皆由大脑兴奋而下降腰脊,再经肾睾丸和输精管排出,所以男女媾合便能孕育出儿女后代。故言“顺行则生男育女”。然修行炼道之人却是炼肾精化浜而上入脑,故在练功初期必须先练通“督脉上升,任脉下降”,才能阴阳圆通交合,再经逐日逐月逐年长久的还精补脑进修,一直到达功果 满的境界。故言“逆行则成佛成仙”。因此认为,修道者在初期打坐习静功时,排除杂念 并用心目内观,要时常不忘咽吞口中的涎液,便能使 前 胸 部 的 能 量 常 常 保 持 下 降 , 可 称 为 “ 气 神 引
精 , 经 云 : “ 背 为 阳 , 腹 为 阴 : 然 阳 主 升 , 而 阴主 降 , 故 修 道 者 体 前 之 胸 腹 部 的 功 能 是 向 下 降 为顺;体后之背脊部的功能是向上逆行为顺。
再如《医经》云:“圣人面南而立,前为广明,后为太冲……”们,其体内的运动机能是连绵不绝而前降后升的。由于人体前面的胸腹部主要是属“足阳明胃经”的 经脉路线,故称之谓“广明”。从古达今的名医有关脾胃的生理而定论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是沿人体之内的脾经有上升的功能便能吸收营养;胃经有下降的功能便能消化食物。然而修道之人的任脉亦是主降,所以人体的前面全是以下降为顺.因人体的背后主要是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脉路线,故称之谓“太冲”。按足太阳膀胱经乃是蒸腾化气行水之腑,故膀胱经的生理功能是主上升的。然而修道之人的督脉亦是主升,所以修道人的背后全是以上升为要。《医经》又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 ” 。 这 更 说 明 了 , 人 体 背 后 的经”是主向上运行的,具有之开放性质,人体前面的“足阳明胃经”是主向下运行的,具有合闭性质,人体两侧的“足少阳胆经”是主左右两侧的转轴之枢。综合上述反复证明,修行炼道之人的体 前是主降的,体后是主升的,确是从古达今成仙、 成佛、成主、成圣之阴阳顺逆运动规律的总法则。据我所知,凡是修道多年其任督二脉已经开通了的人,是不产生“走火入魔”的,唯在本身的阴、阳、水、火调理得不平衡的情况下,仅仅形成阴阳盛衰的太过或不及的不良反应而已。故在修行炼道初期以及“小周天功夫”还未打开的灵修者应当引起注意,要谨防“走火入魔”。凡是热爱修行炼道的成员,都十分希望本身获得“小周天”通达,如一旦发现身体之内的气机震动,这即是通达“小周天”的功夫的最佳时刻,故灵修者的神志务要安静沉着,并虔诚祈祷神明护佑。据笔者的体察经验,如身体内之气机冲动,修道者的心神应当恬静,才能产生出一种自然而然灵活的有程序的灵机过关,切切莫要使用本人心智意测的思想,否则就是用个人的思维而抗拒了这一自然的灵机。仅需要常咽吞唾液法并配合轻微的意念下沉导引,以促使体前之胸腹部有下降压迫的能量,从而使体内的这一股真机气流去冲开尾闾——命门—玉枕三关。但切切莫要使身体内的这一股真机气流由前面之胸腹部而反冲上头。由于这种反冲的气流机能,轻者可使人致病,重者可使人”走火入魔”,便导致灵修者的精神气机反常而进入了岔道。何谓岔道呢?因为修道之人的初期,其背部的尾闾、命门、玉枕三关未开,一旦产生了真机气流,定要使其从体前下降由尾闾而上升督脉,才是进入到修行的正道。如果灵修者不明白这阴阳顺逆的道理,但在修道的初期又特别地虔诚,而得道心切,故而还会用意念帮助导引致使这一股真机气流进入岔道。无论是从体后而正当的上冲,或是由体前而不正当的反冲,均可产生出自发的有节律的震动动态,其动态不一而多式多样,甚至不能自控。如这一股气流由体后的尾闾而上升督脉,所产生出的一切现象,均是吉祥现象;如这一股气流从体前的腹胸而上冲头脑,所产生出的一切现象,均是不祥之
兆。
如果修道者不知这是一股反冲的动机,还自以为是修炼功夫的效应,将会继续坚持打坐练功,致使这一股岔了道的气机运动而逐步地增强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幻视幻听和妄言妄见,从而进入精神错乱不能自控等等“走火入魔”的现象,这便是体前之真机反冲的后果。按 《 灵 枢 • 经 脉 篇 》 论 人 体 前 由 于 “ 足 阳 明 胃经”的经脉过盛而产生病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 ”
这便证明人体前的“足阳明胃经”如经气过盛,即易导致精神紊乱而不能自控的种种神志失常状态。笔者在青年时代便学习修道静坐,而体内陡然产生了真机气流,由于不明身体之内前、后阴阳的升降道理,故不知预防的法则,便使我品尝到正当的与不正当的双重滋味,并使我到了 “走火入魔”的边沿,但我全靠神志安静沉着,并咬紧牙关多咽吞唾液,才使身体内的真气气流由体后冲开了三关,从而转危为安。关于练功出偏走火入魔的调治:无论“练功出偏走火入魔”的症状属轻属重,都应该及时纠正,当停止练功,静养休息。据多年以来诊察“走火入魔及练功出偏”之多数患者的动脉现象,均呈现左、 右、上、下、阴、阳而不同程度的不平,故必须根
据患者脉象的之阴、阳、浮、沉、迟、数、紧、 缓、大、小、滑、涩的盛衰现象,给予正当的调治。或采取针灸法,或采推拿按摩点穴法,或采取 意念配合呼吸的导引法,或采取能纠正患者体内之阴阳偏差的药物组方,总之,均要能调整患者周身的阴阳平衡而愈。然而察觉到:尚有极少数“走火入魔”的患者,却是外邪入窍而客踞主位,故此类患者的问题又不是用医疗手段所能解决的。至于“练功出偏走火入魔”完全是灵修者的精神意
识在配合本来阴阳经脉的运行中而行错了路线,或者是越超了本来阴阳经脉之正常运行的界限,从而才导致患者的精神紊乱以及阴阳两方的偏激不平,则应及时地将不平的阴阳经脉调理平衡而愈。如果是“走火入魔”历经长年累月而久久未愈者, 则是很难治疗的。因为“走火入魔”是人的精神意识合并阴阳经脉的运动而岔入了邪道,在当时如未及时调正便要常行邪道。譬如人之行路而走错了道路,如果发觉得越早则返回正道较速,若是发觉太晚则返回正道就会越远越迟。因此笔者认为,传授修炼功法的老师不仅要精通 于 功 法 , 而 且 要 了 解 人 体 之 内 “ 阴 阳 十 二 经脉”的机能机理,并要了解人的先天与后天的顺逆生理以及“奇经八脉”的生理和机理的特性等,才知“走火入魔”的因由,又才能及时采用调整的方法。然最佳的方法是教导修道的学员深明道理,以避免“练功出偏走火入魔”。医经云“上工治未病”即是此义。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