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一个注重今生修行的宗教,《度人经》有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成仙之道是每一位修行者的追求目标,而度化世人则是道教慈悲的一种体现,也是道教的立教之本。我们都知道,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有无量的神祇,而这些神明归根到底都是“道”的化身,道教希望通过人格化的诸神来教化众生,积德行善。道教的劝善之书《太上感应篇》有云:“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积德行善同样也是道教修行者得道成仙的一种方式。
细数道教诸多仙真的成仙传说,我们会发现他们在证道之前无一例外皆是济世度人,道祖太上老君随方设教,历劫度人,常常化身无数,显化人间;吕洞宾祖师被钟离权祖师点化之前,身背三尺青锋宝剑,行侠仗义,救济穷苦百姓,积累三千善功,最终飞升成仙;净明派祖师许逊天师在入道之前斩蛟龙除水患,一心为民,最终拔宅飞升,位列仙班……由此可见积德行善对于修道的重要性。
积德行善分为阴德和阳善,“阴”是暗地里的意思,“德”就是善行,阴德就是暗地里行善而不为人知,行善为人所知则是阳善。《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则必多祸殃。道教认为这两件事最能积累阴德,你能做到几件呢?
一、戒除杀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教尊重生命,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性,道教所追求的“道”既是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的本体,《道教义枢》有云:“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也。”
因此道教将戒除杀生列为修行的“五戒”之首,“五戒”即: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酒。这五戒不但是对道教信仰者的一种戒律,同时也是一种积累阴德的方式。
许逊祖师,字敬之,江西南昌县人。在未得道飞升之前乃是旌阳的县令,他在任职期间勤政爱民,人们也称他为许旌阳。有一次许真人在山中打猎时,看到有一头小鹿,于是用弓箭将它猎杀。正在这时,草丛中窜出来一只母鹿,只见它旁若无人地用舌头来舔小鹿的伤口,而且嘴里还发出悲鸣之音,不久母鹿也倒地而亡。许真人用刀子划开母鹿的腹部时,发现它已肝肠寸断,许真人心中无限悔恨,决定以后戒除杀生。许真人辞官修道以后,于东晋宁康二年八月初一,全家四十二口人,连同院里的鸡和狗,一同拔宅飞升成仙。
二、救济贫穷
道教典籍《太平经》有云:“夫天地生凡财物,已属于人,使其无根,亦不上着于天,亦不下着于地。物者,中和之有,使可推行,浮而往来,职当主周穷救急也。”这里面提出了“周穷救急”的社会救济思想,道教认为人们获得了财富之后尤其是那些富人们应当慈善布施,广散余财。
这种慈善的思想也一直是道教所倡导的,道祖老子把“慈”作为三宝之首,《道德经》里说道:“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北魏时期有位叫李士谦的人,生来家境贫寒,自小他的父亲就离他而去,他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孝顺。少年之时,由于他聪慧过人,广平王元赞征召为开府参军的职位,自此以后李士谦的家庭也变得富足了起来。但是他始终有一颗慈爱之心,将几千石的粟米拿出来,借给当地的贫穷百姓,如果碰到灾荒之年,他便将借据都烧掉,就当是救济他们了。
李士谦的善行在百姓之间传颂,人们都说他在积累阴德,而李士谦却说,阴德就像是耳鸣一样,自己知道就行了,如果别人都知道了,那还叫阴德吗?有一天晚上,李士谦梦到一位穿著紫色华服的神人从天而降,告诉他说,上天对你救济贫穷的阴德非常赞赏,你的子孙后代将会昌盛无比。后来果然如那位神人所说,李士谦的子孙都是各有所成。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