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关乎宗教的,要么道,要么佛。所以,似乎必须入道信佛才算修行。「修行」二字一旦被贴上宗教的标签,就显得很玄乎,而且脱离世俗。正因为如此,修行人也被常人看做异类,避而远之。「修行」二字被不断误解、神化,很多人即便想借此提升自我的心性,也不敢妄称修行了。
实际上,修行真的与宗教无关。
修行的意思是,通过修正言行意,符合特定风格的生活方式,即不断地觉察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等,并不断加以修正。真正的修行就是断恶修善。就修行本身而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内求的,通常需要通过外在的刻意修正以达到内求的目的。所以,修行本身并没有任何宗教的痕迹。若要追溯修行的最初来源,也许是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时候,道儒二家即曾提出过类似的概念并不断发展,后期入中土的佛家也引入了修行的概念。道、儒、佛三教慢慢将其发扬光大,以至于后来者认为修行就是宗教的。所以说,修行的概念只是被宗教界广为使用而已,本身不属于宗教。
修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从言行举止各方面规范自己。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修行可以不走宗教的路子,可以不信仰道或者佛,乃至其他任何宗教。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自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周遭的世界总是充满各种诱惑,干扰着自己的内心,因此,稍不注意,自己的心绪就会心猿意马,必定不利于修行。而如果有一定的戒律规范自己,至少可以不越雷池一步,如孙悟空在唐僧周围画的圈,虽然看不见它,却能起到限制和保护的作用。很多时候,对于修行人来说,宗教所起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选择修行或要修成正果,也未必非得选择一种宗教。因为宗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充其量是劝人向善的,其功能主要是劝化人心,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早已人尽皆知,因为这些道理几乎是大多数家庭传统教育的一部份。所以,是否皈依宗教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是否修行却显得极为重要。而令人兴奋的是,选择在红尘中修行的人往往比皈依宗教的人多得多,因此,其实芸芸众生大多都在修行。唯一的区别是,有的人修得好,有的人修得差点而已。
信仰是好事情,可以为自己找到力量的源泉,让自己在黑暗中看清方向,进而有所成就。一个人的兴衰成败,往往看一个人的修为,因为众生是相互感应的。修为好的人能聚各种好的能量,受到众人景仰;修行差的人,其所聚集的能量也相对较劣质。这就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宗教的话来说就是善缘与恶缘,性质是一样的,说法不同而已。因此,修为好的人可以成就自己,道家称之为「得道登真」,儒家称之为「超凡入圣」,佛家称之为「见性成佛」。
那么,拥有宗教信仰是不是更利于修行呢?答案是肯定的!
其一、有了宗教信仰,就多了个引路人,道家称之为师父,佛家称之为上师。在修行方面,无论修心还是悟道,师父和上师总是能给自己一些指引,少走弯路,修行的功夫肯定比自己摸索要好很多。
其二、不同的宗教门派均有传承,传承的内容都是先驱者修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是被证明切实可行的修行法门。因此,若得到真正的传承,修行成就也大。
其三、宗教有戒律,是专为修行设定的。戒律的产生不是为了折磨修行者,而是持守戒律确实更利于修行,所以才延续至今。不得不说,若真的遵守戒律并倾心修行,是真的可以修成正果的。不过可惜的是,因为持守戒律极为困难,所以得大成就者也相对较少,半途而废者较多。
其四、有了宗教信仰,就会相信有一双眼睛在头顶三尺处监视着自己,从而达到自我克制的效果,使人有所敬畏,因为谁也不愿意一些恶事降临到自己身上。因而,对于那些自持力较弱的修行者来说,宗教信仰非常重要。
其五、宗教所传扬的是宇宙终极智慧,虽然能完全通透、领悟智慧的人并很多。而宗教中所传承的修持方法,正是帮助修行者打通知晓这些终极智慧的「任督二脉」,说白了,不用劳心费神,照着做便可。所谓大道至简,真正的智慧往往简单易懂,只是我们人为地将其复杂化而已。
总而言之,即使没有宗教信仰,也要修炼自己。唯有不断修行,才能让自己通达圆融,没必要为修行贴上宗教的标签。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