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命翻腾的调和
唐代是一个强大的盛世。由于种种原因,唐前期儒学的影响虽不及释、道二教势力强大,但作为一种几千年来官方的意识形态和正统文化精神的体现,儒学的正统地位是任何宗教都取代不了的。唐统治期间,从唐太宗开始,统治者在思想文化方面一直没有抛开儒教,而是实行儒、释、道三教互补政策,让儒、释、道同为其政治统治服务。可见,唐代儒学的衰微只是相对于释、道二教极盛而言的。
在唐代,宋明理学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虽然还没有形成主流,但社会风尚仍然希望居家的女性贤淑温良、湮灭才思。《全唐诗》卷七九九在孙氏诗前有一小序:“孙氏,乐昌(一作安)人,进士孟昌期妻也。善诗,每代夫作。一日忽曰:‘才思非妇人事。’遂焚其集。”可见,尽管唐代女性的地位在整个漫长的封建岁月里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但女性仍然不可能完全独立。不过,在道教的范围里,作为方外之人的女道士,却享有一定的自由。
唐代女性入道者很多,但入道的条件却比较高,《唐会要》云:“诸色人中,有情愿入道者,但能谙记《老子经》及《度人经》,灼然精熟者,即任入道,其度人经情愿用黄庭经代之者,亦听”。这要求入道女性有一定的文化涵养和聪慧的头脑。而且道教的不少经书,比如《周易参同契》、《黄庭经》都是用诗歌的形式和语言书写的,这就要求入道之后的女性能读诗、懂诗、甚至能写诗。这样,许多历经无数痛苦、挫折和打击的女诗人就利用道教这样一个空间来抒发自己心中不平之块垒。
唐代道教盛行,长生不老的许诺确实令人神往,但并不是所有的女性走向道门都出于诚意求仙。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如意,让她们的痛苦与悲哀无处发泄,于是在生命的翻腾中她们借道门作了一种调和。从唐代女性入道中,我们也窥见许多女性入道的无奈。正是对世俗社会中人世人情的绝望使她们选择了入道这条路。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