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坛下悟金仙”,使得金仙观因此得名。因道结缘,曾数次到访金仙观,对于其观内刻录的《天符经》情有独钟,每次到金仙观总会在《天符经》前伫立凝思。
《天符经》,也称“天符印”,道教文献,仅八十一字,言简而意详,又深而事备,是风伯、雨师、云师等神仙用来呼风唤雨、掌管天地日月的符咒,后由檀君王俭以鹿图文字传世。新罗时代,由孤云崔致远先生刻于妙香山石壁;朝鲜王时代,再由道人桂延寿发现。
《古记云》:昔有桓因(帝释),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于太白山顶(今妙香山)神檀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三国遗事》〈纪异古朝鲜〉)
《天符经》的注家各有其说,大多是断章取义,牵强附会,随文敷衍,没有中心,主体也不明确,不能够全文贯通,多以空洞的玄理杂凑为说,读之使信众茫然,有违道教理论的科学性。自愧资质平庸,水平有限,但本着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谨把自己所知的相关知识写出,求教于高明之士!
《天符经》中天为天道,天道显而彰乎大理;符者合也,明天道合大理之妙,故谓之“天符经”。杨雄在《法言.五百》中曾经说:“史以天占人”,从伏羲氏至周朝,史官乃是学术的大宗,知识的渊薮,其最重要的职责正是利用有关天道和历史的关系,充当天子或诸侯王的顾问。《汉书.艺文志》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悲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谦谦,一谦而四益。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