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玄风的影响下,人们对此的认识终于超脱了消极逃避,进入“神”的阶段,从容逍遥地生活。
形、影、神的对话
身体、影子和心神,某日进行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
形对自己的影子说:天地山川都能永恒,草木虽然总会死,但春风吹又生,也是另一种生生不息。而人号称万物灵长,却难逃一死,亲朋零落。我只是一具肉体,也不会成仙的法术,既然无能为力,干脆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影子回答形:何止是无法长生,即使是在有限的生命力保持健康活力,也是很难办到的。我真想去仙山访求长生不老之道,但因为仙山太邈远而没法到达。自从我和你相遇,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一起,然而这种相伴也很难长久,毕竟你死去了我也会跟着消失。一想到身体消亡之后名声也留不下来,我就内心焦虑。既然做善事贻惠后人,就能被后人敬爱,你为什么不努力一下呢?虽说酒能消忧,但对比贻惠后人,实在是有些拙劣。
影子的思想境界,看来比身体更高一些,但还不如神。神说:天道无私,万物自生,人能和天地并列为三才,都是因为我的缘故。我们三人虽然不一样,但从诞生起就一直依附在一起。不论老少贤愚,虽然都希望长生不老,但人总有一死。像形所说的那样,每天灌醉自己以期忘记烦恼,但饮酒伤身,反而会缩短寿命。像影说的那样做善事贻惠后人,真的能受到赞誉吗?思虑伤生,不如顺应天道,不喜不惧,到了生命应该消逝的时候,就随它去吧。
这一段对话,出自晋人陶渊明的组诗《形影神三首》,陶渊明是现代人都熟悉的,通过《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人们熟知他的思想。而《形影神三首》这首诗中则少见地使用了拟人手法,为形影神三方面分别赋予人三个层次的思想境界,所要推崇的正是神所代表的清静自然。
对生的喜悦与对死的恐惧,是人类产生自我意识之后,最早意识到的一个问题。秦汉时期,人们往往停留在“形”的阶段,如东汉的诗歌《生年不满百》就是这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时至陶渊明所在的晋代,在道家玄风的影响下,人们对此的认识终于超脱了消极逃避,进入“神”的阶段,从容逍遥地生活。
形、影、神诗三首并序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君言,得酒莫苟辞。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优方此讵不劣。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