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善信、居士初入玄门,不知道该读哪些经书,殊不知早在明初的张宇初天师就在《道门十规》里的“道门经箓”讲了许多关于道门的经典。
历代祖师特别重视道教经书,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里就说“凡习吾道者,必根据经书,探索源流,务归於正,勿为邪说淫辞之所汩,遂乃递相鼓惑,深失祖风。”同时又说了道教经书的来源“道门经箓、太上三洞诸品经典,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所宣。历劫相传,诸师阐化。”道教的三洞经典,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道祖传授下来的,其间“历劫相传”,说明经过了非常长的传承时间,同时还经过了道教历代师长的说明和注解。
“若元始说经,当以度人上品为诸经之首”。“度人上品”就是指《度人经》。《度人经》的全称是《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原来是一卷,大约到宋代时被增为六十一卷。这本经的内容是说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向十方天真大神、上圣高真、妙行真人、无殃数众说经,要求学道之人劝善度人,斋戒诵经。《正统道藏》洞真部收录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四卷(南齐严东、唐薛幽栖、李少微、成玄英四家注解,北宋道士陈景元集注)、《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张宇初天师注)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南宋道士萧应叟撰)等。
“灵宝说经,当以定观、内观为要”。“灵宝说经”指的是灵宝天尊说的经典,“定观”为《洞玄灵宝定观经》,内观就是《内观经》。
“太上立教,当以道德日用为规”。就是指太上老君说的经典《道德经》,道教立教就是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经文分类侧重不同,张宇初天师将经典的内容区分为用于“内而修己”和“济世度幽”两种。
所谓“内而修己,则虚皇四十九章经、洞古、大通、生天、清静诸经最为捷要”。分别指的是《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太上赤文洞古真经》、《太上大通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生天经颂解》、《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等。
而“外而济世度幽,则黄帝阴符经、玉枢、北斗、消灾、救苦、五厨、生神诸经,玉枢、朝天、九幽诸忏,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之蹊径”。则分别指的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太上老君说消灾经》、《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太上说五厨经》、《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等。还有一部分是“忏”,包括《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忏》、《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等。
另外关于内丹修炼的经书则有“所究丹经,惟《石壁记》、《龙虎经》、《参同契》、《悟真篇》、《翠虚篇》、《还源篇》、《指玄篇》、《大道歌》、《崔公入药镜》、《金丹四百字》,并《诸仙语录》,皆诱人修真入圣之梯航,所宜潜心研究”。这分别指的是楚泽先生编的《太清石壁记》、魏伯阳祖师著的《周易参同契》、紫阳真人张伯端著的《悟真篇》、陈楠祖师撰的《翠虚篇》、石泰祖师撰的《还源篇》、吕洞宾祖师著的《指玄篇》、崔希范祖师撰的《崔公入药镜》、张伯端祖师著的《金丹四百字》,其中《大道歌》有张继先天师和白玉蟾祖师所写的丹诗和女丹著作《灵源大道歌》等。《诸仙语录》则是历代祖师的语录。
对于斋醮科仪方面的书籍则提出“世传《三箓内文》、《金书》、《玉鉴》、《道门定制》、《立成仪》等书,已有定规,凡行持之士,必广参博究,务明性命根宗,累积真功实行。”其中 “三箓内文”应该是《太上赤文洞神三箓》(齐梁陶弘景集,唐李淳风注)、“金书”指《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玉鉴”可能指《灵宝玉鉴》,另有一种说法是“三箓内文”指古灵宝经里的《三箓简文经》,其中《金书》、《玉鉴》二卷已经亡佚。“立成仪”则有《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唐代张万福著)和《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宋代留用光传授,蒋叔舆编撰)等。
我们诵念经仟,既是自身修道的功课,又是为了服务社会和信徒,实现济世度幽的目标。
既然经文是神灵所授,因此,对于经文首先要有一个态度。张宇初天师说:“从道之士,先当恭敬神明,焚修香火,积诵经诰,皈依大道”。这就是说,一个学道的人,首先要恭敬神灵,燃点香火,念诵经文,皈依大道。张宇初天师还引用经文的话,“一切神仙真人,皆以无上要言得成道果”,并说“经以敛心,经以著念,使晨夕能焚诵不辍,消除魔障,增广道缘,诚为方便中第一事也”。说明是所有学道之人修成道果的必由之路。
在列出了所有的经书之后,张宇初天师还明确了几个观点,为什么要学经。“经曰:一切神仙真人,皆以无上要言,得成道果。”
道门中人应当了悟性命根宗,累积真功实行,外绝尘务,内炼形神。天长日久,必然炼己有得,度人无量。经文中很多内容都是值得道人潜心研究,直达修真入圣之境的经典。
“仙师云:经以敛心,经以著念,使晨夕能焚诵不辍,消除魔障,增广道缘,诚为方便中第一事也”。念经可以使学道的人心思收敛,经文可以规范学道的人的思想。如果天天的早晚都能念经的话,就能消除思想上的魔障,增广自己的道缘。
张宇初天师还讲到如何念经?他说:“凡持诵之士,必当斋戒身心,洗心涤虑,存神默诵,诚如对越上帝,默与心神交会。心念无二,句字真正,调声正气,神畅气和”。这就是说,学道念经,一定要斋戒身心,洗心涤虑,存神默诵,就好像面对上帝一样,默默地与天神交会。这样,学道人的心念就不会有二意。每一句、每一个字都念得实实在在。通过调正声气,使念经的声音有精神,又和谐。如果这样念经,那么就一定会达到与神交会的功夫。每一句、每一个字都念得实实在在。同时,念经的声音包含着“气”。“气韵”就会与自然交融,使天地得到中和与平安。念经还可以教化人民,民风善良,还可以汇集福气,消除灾祸,使生死都得到恩惠。
张宇初天师也指出:“凡行持之士,必广参博究,务明性命根宗,累积真功实行”。这就是要求,后世道士,一定要学习研究,一定要了解性命的根本和科仪的宗旨,累积真功,并付诸于实践。
如果学道的人,嘴里在念经,而心里却想的不一样的东西,那么形式上是显得恭敬,而心里根本不持恭敬的感情。那么这样的念经即使是每天念上千百卷经,对于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学道的人为别人念经,更加应该保持恭敬的态度,保持诚心诚意,以此来代替斋主的恭敬和诚心。这样才不致白白接受斋主的布施和斋供。如果能保持恭敬和诚心,为斋主祈祷福气,消除灾祸,当然就会得到感应。
诵念经文不仅只是发出声音而已,而且要“心到”。心领神会,自然能洗心涤虑,身心清净。
张宇初天师(1359—1410),字子璇,别号耆山。父为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洪武十三年(1280)授“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领道教事。张宇初天师才华横溢,著作甚丰。主张以虚静为本,以文明道,志在穷性命之源,溯道之本。他不但是天师世家之中的佼佼者,也是明清时期道教史上出类拨萃的人物。
其著作《道门十规》则成了天师道乃至于正一派一部重要的关于清规戒律和指引后世道门子弟修行的经典。张宇初天师撰写这本《道门十规》的目的是针对当时道教弊端,制订了十项规章,以加强对道教之管理。对于道教之渊源和流派、立教本旨、道教发展过程中之种种问题和今后应当遵守之原则,均有简明概括之叙述,为明初道教规制之一,是整顿道教的纲领性文献,影响深远。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