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研究《道德经》的热潮,充分显示出老子学说的意境高深,内涵深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是寻找解决天地万物问题和难题的宝库。
让我们走进众妙之门,从《道德经》的智慧海洋中寻找有助于企业家提升决策维度,提升竞争力,提高领导力,提高执行力的智慧,师古用今,以供企业家慧鉴。本文以“上善若水”为例,探讨《道德经》对企业家的有益启示。
上善若水语出《道德经》第八章,原文是这样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是《道德经》中流传最广的名句,但同时流行的还有对其的片面解读。片面的解读基本是这样的:水是善良的,纯粹利他的,不和万物争高低,不和人争名争利,退守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处,高高兴兴,自觉自愿地只为别人,不为自己。
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可以商榷的。理由有三:
第一,不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水可以生木,亦可以克火,克就是竞争、斗争、摧毁,所以,水并不总是顺从的。
第二,在自然界中,水可利益万物,亦可摧毁万物,在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的今天,洪水、海啸仍是全人类的噩梦。
第三,老子首次提出了“上善若水”的主张,以水语道,通过对水的诠释,让我们感知到无形、无味、无相并且不易察觉的大道本性,如果把“上善若水”仅仅解读为退让利他,显然不能彰显大道的本意。
我理解的“上善若水”是这样的:最高明的做事方法象水一样,擅长通利万物而不与万物碰撞式的竞争,居处于众人看不到好处的地方,故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给企业家们指出了提升自己思考维度的三重境界,即善利、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提升自己领导力需要七项内容的修炼,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水擅长于通利天下万物,与天下万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水不但存身于江河湖海,亦存身于金木火土四行之中,存身于万物的孔隙之中,水可以影响万物,调动万物,是因为水与万物是一体的,这是水可以通利万物的根本原因。水与万物同生同灭,共存共荣,与天下万物的利益是一致的,没有私利。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说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所以能如此长久,是因为它并不是自己让自己生存的长久,而是生生不息的万物才构成了它的长久。天地之所以为天地,是因为万物构成了它。因此,天地就是供万物生灭的空间和平台。天地没有私心,不会关注万物中那一个的生死,也不会关注自己的生死。天地没有私利。
人类所有的组织都是一个平台,包括政府、公司、机构。各种资源呈现于平台之上,任由天下人去组合利用,企业家通利万物的能力大小,决定企业配置和调动社会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平台的高低。
企业家从《道德经》悟出的管理智慧:
1、企业家在外要善利各方,在内要善利员工,要认识到企业的基本构成是员工,企业所有人和员工是共利的,除了企业的利益以外,在企业中企业家没有私利。这就是善利对企业家和员工利益关系的解读,是“上善若水”对企业家和员工关系的诠释。
2、任何人要做大事情,成就辉煌人生,必须认识到天地无私,自己也必须无私。要做到无私,企业家就要开阔心胸,变大格局,具有社会良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发愿与员工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把企业经营目标和员工的利益融合在一起,把自己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融合在一起。
3、有了天下无私的认知,企业家就会正确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合理分割经济利益,得体的处理员工的权利,义务和人格尊严,这样员工就会和企业家团结一心,以群体的力量,去通利更大、 更深、更广阔的社会资源,为企业所用,使企业蓬勃发展,做强做大。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