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命理四柱道家文化装修风水相术大全出马仙民间故事周公解梦崇道学院

道医养生:道家二十四节气养生详解

时间:  阅读: 次  来源:国学文化

微信图片_20181217103253.jpg

《内经》有载:的四季养生里有 一静一动。静,是指心神要保持平静。不管是什么季节。心神都要静。神不能乱,志不能移 。暴怒,过喜过悠都是不对的。动,绝不是现在的快跑,而都是缓步、慢行。也就是散布似 的。绝不是强体力的运动。很多人想减肥,每天拼命的跑步健身。但效果并不好。过量的强 度运动等于消耗自身的阳气。只有舒缓的运动才是养生保健所需要的。

记住这一静一动。四季养生的要领就在其中了。

四季在细化分,就是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了。

我们都知道一年有三百 六十五天,分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具体的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每个气,都要如 何去做呢?恐怕现在还没有人提出过。

这里我总结了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诀。内容如下 。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诀

微信图片_20181217103334.jpg

大寒立春,万物不容,惟木独显。天气冷滞,不得化张。

雨水惊蛰,根基不 固,水运难行。厥阴无情,营血不布。

春分清明,月高风清,一阳升腾。形实郁气, 风郁内生。

谷雨立夏,嫩阳娇弱,阴盛阳虚。形渐萧萧,气遂腾腾。

小满芒种 ,郁从心生。丹田积病。勿劳心神,津布气行。

夏至小暑,土实形满。热从中生。少食勿积,病患不生。

大暑立秋,阳极气盛。形虚动风。血燥发热,遇湿则淫。

处暑白露,金水相承,心火囚中。脾土难运,阴阳难平。

秋分寒露,阴阳相应,贵在平衡。耗损多燥,劳劳不葆。

霜降立冬,令在三焦,节食少欲,疏导通路,滞气自消 。

小雪大雪,寒水伤木,冻土封山,饱和心火,心平气和。

冬至小寒,阴盛阳 微,莫饮贪杯,静之以待,内敛生机。


微信图片_20181217103436.jpg

大寒立春:天气由最冷转暖。胆气太过反间肺气。肺气虚遇寒宜感、冒发烧。上焦伤寒当发表辛散。知道这些就能健康长寿。

谷雨惊蛰:这时候的自然就好像刚刚睡醒一样倦 懒。而我们的心肺容易淤结,应当化痰行血活血为宜。这个时候,脾土虚而肝气容易郁结, 所以要多运动,好疏散郁结之气。适当初些补益的食物药物宜健脾养胃。

春分清明:这个时候万物复苏,土地松软,草木 开始生长,但尚幼嫩。人体也是一样,肝木和脾土正虚,所以服药或食物应以辛散味重为宜 (如香菜、茴香、薄荷…)如果长吃零食或饮冷水,加重脾胃的负担,遇到风寒就 会容易感冒。小孩子发热要用清肠消积的药物。

谷雨立夏:雨水开始增多,谷物开始生长 。主消化的小肠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活跃起来了。所以我们可以用艾灸的方法来灸小肠的部位 (肚脐下腹)。同时多吃五谷杂粮养护肠道脾胃。治疗上热症清利下焦,而寒症以温补为宜 。注意血寒和肾寒的病人不要灸小肠。

小满芒种:谷物开始渐渐饱满。我们要注 意肾和大肠,服用养阴益气的药物。配合按摩肚脐以下的部位。这样才能使心脏健康。对于 出虚汗的人可以顿骨头汤喝(骨汤炖两小时以内为宜)。

夏至小暑:天气渐渐变得炎热。脾土多实 。脾主四肢,六虚原膜的病多起来,且多是实热癫狂之证。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莫贪腥腻 。否则脾反克肝导致肝壅血粘。

大暑立秋:天气最热且有湿。体内热极生风遇湿而郁,胃和大小肠因湿滞太过运化不力。饮食上 不能吃油炸的食物。肉食也要少吃,多食则助湿。

处暑白露:暑天结束,天气转凉,万物收 引。脾土肝木也随之衰弱,小肠和膀胱活跃力减缓。多吃蔬菜,饮食清淡,不要太过口重。 肠淫的人多喝骨头汤,可以喝点儿小酒温肾。

秋分寒露:天气渐有寒意。人体肺火盛, 用药要清肺、养肝、护大小肠。同时可以适当扶阳气,但切忌太过。心胆虚的吃些酸淡的食物。

霜降立冬:空气结霜,冬天来了 。可以用艾灸灸小肠、六虚。用药注意不用太过苦泻敛下发散之药。以免损伤阳气。若要清 利下焦,可以服用水果煮的粥。饮食要适时适量。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了,树木枯萎。这时人体的 肝胆也是最虚弱的,而肾水最旺。饮食上清淡利口最好,味重的食物还是不要吃了,以免扰 动肾阳。心情要安静自然,气息也要收敛顺畅才好。

冬至小寒:天冷结寒。这时人的 肝和小肠是很敏感的。若吸入不时之气就会伤人胸膈,造成咳喘之症。多吃些甜、腥的食物 ,就温避寒,这样那些血症、瘰疬(淋巴结核类)等病都能自愈。


道家养生的总纲领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还讲了四季养生和二十四节气养生的方法。但这些还只是天时。还缺 少“地利”和“人合”。

何谓地利?简单说就是顺应地理的变化。顺天应地。比如北方人口重,四川人喜欢吃辣,南方人饮食味淡。各地有各地的地方 特色。我们应该顺应这种地方特色去生活。而不能逆之违之。我在北京很多年。但这几年年 轻人的肠胃突然比以前差了很多。许多年轻人得了肠胃病。

为什么呢?这和遍布京城的四川 菜馆有关。川菜讲究麻辣鲜香。味道好极了。不要说年轻人,我都是很喜欢吃的。但人们在 享受美食的同时,忘记了节制。川菜是四川的地方特色。而四川地区地势低洼,湿气重,那 里的人体湿大,需要辛辣的食物来排湿毒。但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本来就是燥多湿少。吃太 多的辛辣食物,必然会上火,长痘痘。时间久了,肠胃就吃坏了。所以吃东西不要只图味道 美,要注意和自己的生活环境相结合。

还有北方有句老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为什么冬天要吃萝卜?是应为北方以面食为主,而面属热,需 要萝卜来解其热毒。还能顺气开胃。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是冬天只吃萝卜白菜加 土豆了。我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然而。

我们现在人的身体素质,和以前那些只吃萝卜白菜 的人相比,有过之吗?没有。反而是越来越差。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其实就是应为没有 顺应人的地利去生活。你是北方人,就有了北方人特有的体制,就要顺应北方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偏偏学南方人整天吃海鲜。那么疾病就离你不远了。所谓“地利”就是顺 应地理。南方人不要北方的生活习惯,北方人也不要学南方。各守其本。保持自己本土的生 活习惯,是最好的养生。


天时地利,还需人合

微信图片_20181217103209.jpg

如何人合?在于心。你会保养,懂养生, 但整日和人勾心斗角,明争暗斗,那前面说的再好,做得再好也是白搭。

心要静。气才能匀。气匀神才能聚,神聚 精才能充盈。精充人就能长寿。

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在中国各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几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谐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的共同梦想。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现在中国的发展处在一个黄金期,但也是矛盾突显期。要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善于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环境。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则是硬道理后面的硬道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最广泛的社会动员,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多方发动,多种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从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发掘“和"的文化内涵,古为今用。儒、道、释是中国文化的三个支柱,它们都倡导和谐,然而各自和谐的内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视的是社会秩序,主张和而不同,以倡导“非寡"、“非乱"、“非同"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谐"为目标的理想和谐境界。佛教重视的是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奉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规则。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关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环境。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贴近人、最具人性的。

都说学习要用心。用心,用心,不是说让心动,而是 说让心静。只有静中求动,方能达到心神饱和。真正的拳师是在用心打拳。真正的书法家是 在用心写字。不用心,做出来的事都是没有生机的。用了心,在难的事都容易。保持乐观向 上的心态很可贵。用心的创造自己积极快乐的人生。

这里的用心不是动心眼,耍心计。而是指 发自内心的真真切切的东西。你真心对人,人必然也会真心对你。你把以上说的养生方法认 真用心的去做。坚持,循序渐进。收获自然就会随之而来。不仅是健康,还有人类的终极目 标——长寿。

上晓天,下 晓地,中通人事。天时、地利、人和。可得长生久视。道家说“我命在我不由天 ”。相信人的生死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强调了个人主动不懈地修养以臻长寿,而 否定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这种生死观看似“反乎自然”,实质上是最高层次的 “顺应自然”.这也是道家养生的重要思想基础。

应当看到,道家养生学作为一门极具生命 活力的古老科学,注重客观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大特点。事实上,道家养 生所关注的重点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便达到却 病延年的养生目的。

也就是不信命,信自己。就算说我五更死,我也要“添油续 命”。通过自身主观的努力和修为,达到健康、长寿,尽享天年的目的。

如果不想这样庸庸碌碌的了此一生,那么 从现在起,了解道家文化,学习道家养生观。添油续命,尽享天年。让人们都能健康长寿快乐的生活!

Tag标签:养生二十四节气道家养生

相关文章Related

热门标签

更多>>
十二星座 相术 阳宅风水 立秋 八字 周公解梦 小周天 道教 大周天 风水 命运 修道 因果 丹道 养生 修行 道家 星座 修炼
返回栏目>>

用户评论Comment

加载更多...
千万道友俱乐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