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命理四柱道家文化装修风水相术大全出马仙民间故事周公解梦崇道学院

道教清微、神霄雷法的兴起与起源

时间:  阅读: 次  来源:国学文化

清微.jpg

雷法是道教在探索天人奥妙中,掌握的以人力而影响天气变化等与人类生产生活,健康否泰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是道人在长期修炼过程中体悟天地法则与个体生命法则相通相合而创造的一种济世方法。代表着道法的最高成就。其以虚化实,祈晴祷雨如反掌的神奇,至今仍是芸芸众生难以企及的。

雷法在唐代兴起后,经过无数的实践,愈加完备,法验道显。宋元之际神霄雷法、清微雷先后传入武当山。张守清集其大成,使雷法名扬天下。武当山成为雷法研究,习炼,传播的中心。一改武当山千年隐修不显的隐世独修之风。形成以玄天上帝为主神,内勤丹功外用雷法的武当道。推动武当山迅速崛起,冠于五岳之上,列于三山符箓之宗。兴盛至今。

雷法渊源久远,其法至简至易至验,施一法而万法皆验者,唯雷法而矣。雷法长期混杂于众术之中,迨唐始独树一帜,成二家之长,即清微、神霄两家。清微、神霄独习雷法,“开雷霆机缄之妙;包罗万汇,总统众灵。”

其法以炁相召,以类相辅,有如声之应响,影之随形。“凡炁之在彼,感之在我;应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

信手拈来便可呼风役雷,伏魔降妖,祈晴祷雨、禳灾祈福、治病祛瘟、解结度亡、续嗣添丁,功用无量。

雷法兴盛于宋、元,明、清尤枝叶蔓延,代有高明。得其传者,修之于内,则遂成至宝,得为至人;施之于外,则和天安地,福国裕民。

武当清微雷法宗源于唐代广西祖舒元君。《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载:元君姓祖,讳舒,又名遂道,字肪仲。唐广西零陵永州祈阳县人,月孛化身,九月九日生。面黎黑色,大圆眼,露齿,头发髼鬆,插竹节钗。手足黑而有毫,身长七尺,寿一百三十二岁。幼存节操,生而神灵。厉志修真,父母莫能禁之,遂徧游名山,师事许真君、郑真人、灵光圣母。一日於西京清虚洞神化溪遇太玄夫人降于溪滨,又从而师之。

蒙与俱至洞中凡数日,变现男女,历试诸难,终无怠志,乃授以元始大道。俾乘枯木,顺流随止。少焉,木至故处,失夫人所在矣。由是会四派而一之,职位清微元上侍宸。复化身为清微察令昭化元君,又号通化一辉元君,统辖雷霆。变相不一,或红巾搭膊,跌足露腿,威势可畏。或按剑坐石,啸命风霆。或乘龙仗剑,策役万灵。或金冠素服,尊临洞府。性烈令严,虽雷神亦加严励。功成冲举,居金阙昭凝宫,主清微洞照府。又曰金阙中灵凝照府,主持教法,惠济生灵。

圣像.jpg

嗣其道者,脉脉相承。一传郭玉隆元君;二传傅煜元君;三传姚庄元君;四传高奭shì元君;五传华英真人;六传朱洞元真人;七传李少微真人;八传南毕道真人;而清微道法尤阐焉。 

南毕道,号西滨。眉州人。十月初三日生。真人少慕道,寻访江湖。一夕旅店,梦一朱衣灵官在门外,焚香拜之。觉起於门外得一疮庾匈者。引入店中,施弟子礼。李真人数试之,不怠,以四派玄奥授之。后设醮谢恩,方言姓氏。南后西滨仕至广西宪司,休官入青城山。本姓东南,名圭。

九传黄舜申真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载:雷渊真人姓黄名舜申,福建建宁人。幼而聪慧过人,三教九流无所不通。仕广西时,宪使南公见而奇之,悉以神书授焉。真人钩玄探迹,集成大全,登门之士如云。后承诏命入觐,继而得旨还山,隐於紫霞沧洲之上,制授丹山雷渊广福普化真人。其所度弟子,皆立石题名。立石之前者三十人,立石之后者五人而已。前者各得一法,后者尽得其传。如武当洞渊张真人,化行四海,独露孤峰,其道则多行于北。西山真息熊真人,独在诸立石题名之后,道阐四方,则尤多行乎南土。

神霄派宗源于北宋林灵素,在宋徽宗尊崇下大兴于世。其时,宋朝经过150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和国力达到顶峰。《宋史》载:“政和六年,是岁,高丽、占城、大食、真腊、大理、夏国入贡,茂州夷郅永寿内附。”“宣和四年冬十月己亥, (宿敌辽国)耶律淳妻蕭氏上表称臣纳款。”

宋徽宗在位26年,在太上皇位1年零2个月,尊道教为国教,“册己为教主道君皇帝”。《宋史》:“重和元年夏四月己卯诏以太上混元上德皇帝二月十五日生辰为贞元节。五月乙酉,诏诸路选漕臣一员,提举本路神霄宫。丁亥,以林灵素为通真达灵元妙先生,张虚白为通元冲妙先生。壬辰,班御制《圣济经》。以青华帝君八月九日生辰为元成节。八月辛酉,诏班御注《道德经》。九月丙戌,诏太学、辟雍各置《内经》《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二员。”

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三月已未,诏:“天下知宫观道士与监司、郡县官以客礼相见。五月丁未,诏德士并许入道学,依道士法。壬申,班御制《九星二十八宿朝元冠服图》。”

六月甲申,诏:“封庄周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御寇为致虚观妙真君,仍行册命,配享混元皇帝”。八月丁酉,“以神霄宫成降德音于天下。”

全真.png

林灵素是道教神霄派的创始人,宋徽宗称他是聪明神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林灵素,本名灵蘁wù,字通叟,温州永嘉人。七岁读书,粗能作诗,日记万字。苏东坡轼来见,以历日与读,一览,了无遗误。东坡惊异曰:“子聪明过我,富贵可立待。”先生笑而答曰:“我之志,则异于先生矣。”东坡云:“子当如何?”先生曰:“生封侯,死立庙,未为贵也。封侯,虚名;庙食,不离下鬼。愿作神仙,予之志也。”

蘁年将三十,博通儒道经典,志慕清虚,语论孤高,迥脱尘俗。初,蘁游西洛,遇一道人,姓赵,交游数载。忽一日,道人云:“我大数将至,与子暂别,后事望子主之。”七日,果死。乃在客舍。先生竟为沐浴安葬,遗下青钱二十五贯,尽其数用,不余不阙。及遗衣囊中,有书三册,细字如珠,间有天篆,人莫能识。分为十九篇,盛以绛纱,题云:“付与林某”。册上题曰:《神霄天坛玉书》。皆有神仙变化法言,兴云致雨符呪,驱遣下鬼,役使万灵。册尾有支使二十五贯钱数,逐项皆合。

蘁自受其《玉书》,豁然神悟,察见鬼神,诵咒书符,策役雷电,追摄邪魔,与人禁治疾苦,立见功验。驱瘟伐庙,无施不灵。次年至岳阳酒肆,复见赵道人,云:“予乃汉天师弟子赵升也。向者所授《五雷玉书》,谨而行之,不可轻泄。即日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东华帝君有难,力当救之。”

大观二年(1108)四月,徽宗诏求天下有道之士。茅山宗师刘混康奏曰:“臣以愚蒙,无可副圣意,有在世神仙林灵蘁,生居永嘉,何下诏之晚也?”帝即遣使求之,不起。至政和六年(1116)十月,驾幸于太乙东宫,敕委道录徐知常奏:“所有温州道士,林灵蘁在道院安下,言貌异常,累言神霄事,人莫能晓。尝作《神霄谣》题于壁,今录,奏呈帝览。”读其文,皆神仙妙语,喜甚。乃令徐知常引林灵蘁入见。

帝曰:“卿有何法术?”先生奏云:“臣上知天上,中识人间,下知地府等事。”帝视先生风貌,如旧日识之。帝曰:“卿昔仕乎?旧曾面朕乎?”先生奏对:“臣往年中秋,上朝玉帝,瞻见陛下天颜。曾起居圣驾。”帝曰:“朕方省之!记得卿乘青牛。今牛何在?”先生奏曰:“青牛寄牧外国,非久进来。”帝甚奇之,御书改名“灵素”,赐号“通真达灵先生”。非时宣召入内,删定道史、经箓、灵坛等事。帝以师事之。特建通真宫为居。兴宝箓宫、建仁济亭,散施符药。次开神霄箓坛。

神霄宫成,帝领群臣、蔡京等庆宫。早斋罢,帝引百官游行,曰:“宣德五门来万国。”蔡京等沉思,无以答。帝顾林曰:“师能对否?”先生应声曰:“神霄一府总诸天。”帝大喜。灵素灵素蘁被旨,修《正一黄箓青醮科仪》,编排三界圣位,校正丹经子书。每月初七日升座,泊亲王内贵,文武百官,皆集听讲《三洞道经》。或御驾亲临,亦予座下。

《皇朝通鉴》云:“政和七年,两浙道士林灵素至京师。二月,御上清宝箓宫,命通真先生林灵素讲道经及《玉清神霄王降生记》,有翔鹤数千,飞鸣久之。”

灵素集九天秘书、龙章凤篆、九等雷法,集成《玉篇》进上。

灵素尝与帝飞神游青华宫,上游月府,福地洞天,靡所不到。凡有醮告,多致景云仙鹤之翔。亢旱祈禳,则啸命风雷,兴云降雨。

神霄.jpg

五月,赐“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侍中大夫”。九月,特授本品真官。十月,天宁节前三日,建祝寿大醮,奏邀御驾,候三更,瞻见郁罗萧台,天仙众真,俱从太上道君亲降,与陛下增寿。帝闻之,斋沐,同三殿九宫,宰执亲王,同观胜事。

十一月,赐冲和殿侍宸。十二月,奉修佑圣殿。帝曰:“愿见真武圣像。”先生曰:“容臣同虚静天师奏请。”宿殿致斋,于正午时,黑云蔽日,大雷霹雳,火光中,现苍龟巨蛇,塞于殿下。帝祝香再拜,告曰:“愿见真君,幸垂降鉴。”霹雳一声,龟蛇不见,但见一巨足塞于帝殿下。帝又上香再拜,云:“伏愿玄元圣祖,应化慈悲,既沐降临,得见一小身,不胜庆幸。”须臾,遂现身长丈余,端严妙相,披发皂袍,垂地金甲,大袖玉带,腕剑跣足,顶有圆光,结带飞绕,立一时久。帝自能写真,更宣画院写成,间忽不见。次日,安奉醮谢。

蔡京奏云:“切恐真君未易降于人间。昔日太宗皇帝,曾命张守真请降,亦有画本,用匣御封,藏于阁下,群臣皆不许见之。乞取对之,可见真伪。”奉圣旨宣取,太宗御封尚在,拆展看,与今来现本一同,更无差殊。帝愈悦,又请北斗七真二使者,乘金桥而降,此不画录,帝瞻拜七真,闻斗中降语云:“幸速避地,勿尚奢华,当出圣断,毋听奸邪所败!”言讫,迤逦升空。此夜,帝喜,邀虚静与先生同宴。宴罢,同游禁中一阁下,见碑题曰《元佑奸党之碑》。灵素与虚静看之,各俯首致敬,因请纸笔题诗云:

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反为社稷臣。

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

帝翌日以诗示太师蔡京,京皇恐无地,乞出,不允。

灵素有一室,两面窗,前门后壁,乃入靖之处。中有二椅,外常封锁,不许一切人入。虽驾到,亦不引入其室。蔡京疑,遣八厢密探之。有黄罗帐上销金龙床及朱红椅卓。奏上:“林公有僣意,愿陛下亲往,臣当从驾指示。敢有不实,臣当万死!”帝即幸通真宫,灵素迎驾起居。帝与京径入其室,启封关锁,但见粉壁明窻,椅桌二只,他无一物。蔡京惊惶战惧,叩头请罪。灵素请问其因,帝曰:“蔡京可诛!”先生奏乞赦之。乃指室中壁上,请帝近观。

帝细看之,有一小符,乃金楼玉殿符也。下画黄罗帐如钱大,上有细字书云:“天尊御座”。灵素曰:“臣每请玉华天尊下降坐此,臣焉敢僣?”帝笑曰:“卿游戏得好!”帝曰:“朕闻汉武帝尝请西王母降见问道。朕欲见西王母,卿能致否?”灵素云:“谨领圣论。”乃于香炉上烧一小符,少顷,见王母领诸玉女,乘云而降。一如常人,与帝对坐,顾灵素曰:“今日何缘,特蒙相召?”素曰:“今天子慕道,愿见元君。”帝即起,拈香再拜。王母曰:“东华帝君,免拜!”帝曰:“今睹仙颜,万劫千生,实为荣幸。若有指教,敢望圣慈。”王母曰:“凡事可请问侍宸林先生、张虚静天师,可脱大难。”帝曰:“元君既降,得无垂训?”王母遂授帝神丹补益之术,曰:“察奸臣,迁都长安,法太祖、太宗行事,虽见小灾,不为大祸。不然,后悔无及矣。”言讫而去。

雷法.jpg

一日,皇太子上殿,奏曰:“林灵素妖术,愿陛下诛之。臣每日念他自知法广大,不可思议,如陛下不信,乞宣法师等,皆见在京,可与林灵素斗法,别其邪正!”时有十四人,会于凝神殿,帝宣太子、诸王暨群臣观看,灵素噀水一口,化成五色云,中有仙鹤百数,飞绕殿前,又有金龙、狮子,杂于云间。某等奏曰:“此非也,乃纸龙鹤耳。容臣等讽大神咒,即令龙鹤坠地,化为纸也!”太子闻之,喜曰:“若果然,则林灵素法伪,当斩!”正诵咒间,十四人中,止有两人能讽,余者皆不能语言,面若死灰。皇太子叱灵素曰:“诸人若死,教尔还命!”念咒讫,仙鹤龙加百数,蔽日遮云。

帝曰:“此件无效,别有何术?”十二人皆伏地战惧,其二人奏云:“臣能咒水百沸!”宣水令咒,果然。太子擎水盂向帝前,呼灵素看。灵素取气一口,吹水中,水即清凉,且结成冰。帝责云:“本朝待汝等甚厚,敢来妄言先生!”奏云:“乞烧木炭一千斤为火洞,表里通红,臣乞与二人同入试验!”良久,火洞已成。灵素云:“臣乞先入洞,乞令二人随入!”灵素入火洞,火不著衣。诸人伏地哀鸣,告太子曰:“乞救臣等性命,情愿戴冠执简,听役施行。”皇太子下殿,拜告乞纳。皇太子册赎罪,奉圣旨免罪。惟道坚二人,系中国人,不应罔上,送开封府,刺面决配,于前令众。

宣和元年(1119)正月八日,上诏天下僧徒,并改称“德士”。灵素上表云:“臣本山林之士,误蒙圣恩,若更改僧徒,必招众怨,乞依旧布衣还乡。”圣旨不允,不得再有陈请。五月,大水犯都城,帝命先生治之。先生奏曰:“此水难治,乃天意以戒陛下。兼此水自太子而得,臣不敢漏泄天机。但试令太子拜之,可信也。”即令太子上城,降御香四拜,水退一丈。至夜,水退尽。京城人皆言太子德也。

灵素上奏云:“臣初奉天命而来,为陛下去阴魔、断妖异、兴神霄、建宝箓、崇大道、赞忠贤。今蔡京,鬼之首,任之以重权!童贯,国之贼,付之以兵卫!国事不修,奢华太甚。彗星所临,陛下不能积行以禳之;太乙离宫,陛下不能迁都以避之。人心则天之舍,皇天虽高,人心易感也。故修人事,可应天心。若言大数不可逃,岂知有过期之历!臣今拟暂别龙颜,无复再瞻天表。切忌丙午、丁未,甲兵长驱,血腥万里,天眷两宫,不能保守!陛下岂不见袁天纲《推背图》云:‘两朝天子笑欣欣,引领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难进退,欲去不去愁杀人。’臣灵素疾苦在身,乞骸骨归乡。”又降诏不允。

冬,全台上言:“林灵素妄议迁都,妖惑圣听,改除释教,毁谤大臣。”灵素闻之大笑,呼诸弟子并监宫官吏,曰:“前后宣赐之物,约三百担,自去年用《千字文》字号封锁,籍书分明,一无所用,可回纳宫中。”只唤一童子,携衣被行。出国门,宣唤不回。帝赐宫温州。

灵素顷在京时,虽宰执亲王,不与交谈,亦不接见。宾客惟虚静天师至,即开门对话,终日终宵。此外,则东西皇城使张如晦者,旧在通真宫,出则同行,坐则同席。宗师法教,独张一人得其妙也。既还乡,则同居永嘉。

宣和元年(1119)八月,忽一日,携表见太守,乞为进,及别州官、亲族、邻里。曰:“尘世不可久恋,况大祸将及,即当辞去。”至十五日既望,命如晦曰:“吾法门以付惟汝,尚有六印、九符,并六丁妙用神机,尽付与汝,世代只传一人,无致轻泄,并七宝素珠一串,如主上来取,即便分付。汝将来,当为朝廷全节大忠。今则别去,他时神霄再会。”言讫,索纸笔书颂云:

四十五岁劳生,浮名满世峥嵘。

只记神霄旧路,中秋月上三更。

书讫,上香一炷。时正三更,月朗风清。忽有霹雳一声,灵素坐化而去。

五雷法.jpg

帝闻之,惊叹鸣噎,御制祭文敕:“呜呼!生者假有,死者返真。志道者,为洞达之士;哀死者,非悟解之伦。倏尔而来,洞然而去。去住不以形骸为己累,存亡不以显荣为足珍。乃超生死之道,达幻化之理。惟仙卿之能乎!呜呼!仙卿之生非生也,天将假乎佐天行化,助国济民;仙卿之死非死也,复归乎天,大道咸行,群迷已觉。故神凝粹乎天真,尸解托乎世数。乘云气,骑日月,游蓬瀛之巅乎!步紫虚之玉墀乎!不可得而测之者也。今仰守臣,执人间之世礼,致祭柩前,若精爽不昧,歆此宠嘉,尚飨!”

敕封九十五字尊号宝诰,敕赐:“高上神霄玉清府右极西台仙卿雷霆玉枢元明普化天师洞明文逸契元应真传道辅教宗师金门羽客冲和殿侍宸行特进太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鲁国郡开国公食邑八千一百户实封三千户赐紫玉方符通真达灵元妙护国先生林灵素”。

《本传》:始以翰林学士耿延禧,作华饰文章,引证故事,旨趣渊深,非博学士夫,莫能晓识。仆令将事实作,常言:切欲奉道士,俗咸知灵素之仙迹。仆初未任,居西洛,遇灵素以文字一册实封见,及曰:“后当相,中兴,若遇‘春头木会’之贼,可以致仕。开吾册,依法行之,可脱大难,即悟长生。不然,则潮阳相遇于古驿中。此时之悔,晚矣。”初不以为然,亦不记先生所教文字,因奏捡事,果‘春头木会’之贼。被罪海岛,道过潮阳驿中,方抵驿亭,见一少年,绣衣红颜,径入驿中,熟视之,即先生也。笑问曰:“前言不谬乎?”始知灵素是真神仙也。

于是,重编《本传》以示后人,前尚书左仆射赵鼎谨记。

林灵素有佐世安帮之材,未发先知之明。屡次劝谏徽宗迁都避祸,强兵备金。然 徽宗与群臣皆以为辽国将灭,金人初起而不虑。当政无一明者,先生壮志难酬,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悄然离京返乡。

先生离京时,神霄派另一宗师王文卿仍滞留京师以图为徽宗脱难,拯社稷于危亡。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王文卿,字述道,世本江右建昌南丰人也。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39)二月十七日亥时。生而神异,长而聪敏。尝为诗,有“红尘富贵无心恋,紫府真仙有志攀”之句。一日,忽告父曰:“夜梦至一所,楼观森秀,有一巨蛇,蟠于地,某试蹑其首,蛇奋起,几登霄汉。”父曰:“子当续吾仙宗也。”文卿继而性慕清虚,志惟养素,不贪名利,远于尘劳。每乐逸游灵境胜地,迤逦幅巾筇杖,旷游寰宇。

徽宗宣和(1119—1125)初,将渡杨子江,遇一异人,授以飞章谒帝之法,及啸命风雷之书。每克辰,飞章默朝上帝,召雷祈雨,叱诧风云。久雨祈晴,则天即朗霁;深冬祈雪,则六花飘空。或人家妖祟为害,即遣神将驱治,俱获安。迹常隐,声不誉,诗酒落魄,俗流不得而晓。先是,侍宸林灵素奏徽宗皇帝云:“文卿乃三天都史,掌文吏,下生人世,以赞清静之化。”凡十八诏,天下搜求,不知所在。皇叔廉访使巡历至高邮军,得病,医不效,遇文卿,求符水得愈。初隐姓名,至恳方知王文卿也。回朝,首奏仙异之端。宣和四年(1122)七月,奉皇帝亲洒宸翰,颁赴寓地,褒扬道德,崇奖无为。遣侍宸董仲允充采访使,同本路监司守臣,具礼延聘,候送赴阙。文卿既至,奏封玄化无为大道。龙颜大喜,赐馆于九阳总真宫。奉使络绎繁至,颁赐金鞍御马、龙茶玉醖、珍玩奇果、金钱币帛,并皆表还不受。

雷.jpg

文卿奉命入清宫,敕水洒扫,奉赐剑盂引入内洒净。宫人挂金钱不计其数。出宫门,并撒于地。上曰:“真人也!”又问:“宫中有祟否?”文卿奏曰:“宫内东南角上有祟。”问曰:“何以去之?”文卿曰:“臣篆符,符毕,使人速持去后宰门,扬于波心,听其影响。”上依奏行,后人回奏:“符入水中,如人执去。”先生又奏曰:“良久雷震,陛下勿惊。”果然,雷劈开宫中东南角上大桧树,死大蟒一条,长数丈,作两截。上不胜其喜。

初,京口有狐王庙,乃石祖皇帝置立,奉祀年深。一日,庙中出火,焚尽,悉为草场。执政张天觉,行德政,毁去狐王庙一千余所。天觉既罢,狐鬼乃结成群,入内盗窃器皿珍玩,迷惑宫人。或登山岳,或游殿阁,种种作怪,致卒宠女不少。故文卿到阙日,上首谕之。文卿奏云:“愿陛下渊默,容臣驱治。乞于京之东北门内筑雷坛三层,内安铁瓮。”至夜月明,仗剑登坛,飞符叱咤,风雷大作,天地晦冥。中夜,道官皆见将吏驱缚数鬼,绯衣并入坛心。文卿以符纸盖瓮口,作法埋之,地皆震动。凌晨入奏:“已禁狐怪,此去无害。但瑶池中,梁朝有一黑鱼,在池成怪。狐鬼乘此鱼,如龙形,出入禁中,惊害宫嫔,今诛死已讫。乞差中官并取往鬼门殡之,永得断绝。”上亲幸瑶池,果有死鱼,长一丈余。叹服久之。即于禁狐坛所造殿堂道院,围绕其坛,赐额“司命府”。敕文卿往来提举。五日一次降香,坛中建醮。文卿又进符一十二道,用铜、铁、石三物刊其符,藏于大内十二方位,驱斩花石、草木之妖。

其后,扬州久旱,主上宣祈求雨泽,文卿奏乞剑、水盂,奉敕赐水盂并剑。先生噀水一口,祝云:“大宋皇帝命臣祈雨,雨要滂沱,风要拔树。扬州千里之内,并要沾足。借黄河三尺。急急如律令!”过数日,扬州守臣具奏,皆已得雨,雨皆黄浊。上问:“先生所降甘雨,何为黄浊?”文卿曰:“江河淮济,上帝皆禁之,惟黄河水不禁。故尔。”上大喜,曰:“神哉!”

宣和七年(1125)七月,下诰文,敕:冲虚妙道先生王文卿,可特授太素大夫凝神殿校籍,视朝请大夫右文修撰,参联从槖木几。又敕凝神殿侍宸。后加同管辖九阳总真宫提举司命府事。父肇,始赠承事郎。母江氏,赠太宜夫人。

文卿上表:“乞还山林,徘徊靖室,混合帝一之道,讽诵《大洞真经》,祝延睿算。”上不允。又敕文卿五日一次,佩金方符入大内诸宫阁咒水涤秽,除邪治病,讲明《道德》。复遣中使黄瑶,命文卿就广德宫,行持南昌受炼司大法,抜度亡魂。是夜,文卿飞符追被狐鬼所害宫人,一一现形。又发升天宝箓,遣超度生。上甚神之。

十一月,有事于明堂,又淫雨。上召文卿曰:“每遇明堂即雨雪凝冻,伤损禁卫法物,今次明堂,专委仙卿就九阳总真宫祈晴。” 文卿许之。自习仪日,至明堂事毕,果然大晴。

次日,上坐青华殿召文卿入见,上对宰臣曰:“今次明堂大晴,实王文卿之力。”即命赐诰,依前太素大夫凝神殿侍宸,再除两府侍宸冲虚通妙先生视太中大夫,特进徽猷阁待制,主管教门公事。父,再赠承议郎;母,太令人;妻平氏,宜人;叔王深,赐承信郎;弟次卿,迪功郎,依干当南郊出身。文卿又上表曰:“乞求仁智之帅,预防西北妖气。仍乞还山养老。”御批:“玉府仙卿,岂宜言归?所奏不允!金贼猖獗,王师败绩,果合卿言。为朕赍香二十合,往中外降之,保安宗社。”文卿受香归宫来,上遣中使黄瑶,赍御香札,全封朱章一函,诣九阳总真宫玉皇殿焚之。次特宣命文卿审奏。才及一时,中使叠至,宣文卿入内。上宣问:“所上朱章,报应如何?”文卿洒涕奏曰:“陛下奏章中‘愿出有道之君,临莅天下’,杀臣一身以谢奏闻报应。”奉旨云:“革则无悔。”上又问文卿“其理如何?”文卿密奏,上深然之。

十二月二十三日,禅位东宫。文卿入贺。又数日,遂降香出京。钦宗皇帝靖康元年(1126)四月,文卿复趋朝,乞还乡侍母亲,词旨恳切,上听其奏。

绍兴十三年(1143)高宗皇帝诏书来召,文卿不赴。一日,邵武太守徐德修过邑,访文卿,文卿曰:“邵武顷大旱。因默朝帝所,见所谓惠应神,叩玉陛为民计甚力,帝谕以‘数当然’。惠应兴言:‘其州穷,且瘠民不可一日无谷。’辞甚切至,卒得请,而岁有秋。”徐守回府,述其事与士民,翕然鼎新,增广庙堂,深加奉祀。《惠应录》中,尽言其详。

绍兴二十二年(1152),文卿一日与弟子朱智卿言曰:“吾将隐去。”乃自持法书印篆,入军峰石洞间藏之,仍敕令地神守护,听候有道行者遇之。二十三年(1153)癸酉,八月二十一日,文卿辞县宰,别交游,于二十三日早起,作颂题棺木云:

我身是假,松板非真。

牢笼俗眼,跣出红尘。

颂毕,隐化于县之清都观许旌阳炼丹之堂。其时,雷震一声,师遂化去。弟子熊山人平敬宗、袁庭植等,奉葬于乌龟冈。次年(1154)三月,龙虎山郭道士至邑,云:“上元之夕,奏箓道场,侍宸在宫住三日方去。”后有客自成都府归,中途遇先生入蜀。亦间有遇先生传道法者。

圣像图.jpg

林灵素、王文卿神霄雷法传于萨守坚。守坚得法后隐修于武当。神霄雷法经武当隐修鲁大宥传于张守清。

萨天师,讳守坚,自称"汾阳萨客",号"全阳子"。《萨祖铁罐焰口》序云:“萨祖圣讳守坚,道号紫云。出于后汉,原籍四川。修隐于武当,显道青城。手执五明扇,身披伏魔衣;咒枣书符;施药普度众生。更将会上加符铁贯,利幽拔苦,赈济孤魂。垂科度亡济世之慈心也哉!”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云:萨真人名守坚,南华人也,一云西河人,自称汾阳萨客。少有济人利物之心。尝学医,误用药杀人,遂奔医。闻江南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及林、王二侍宸道法之高,欲求学法,出蜀至陕,行囊已尽。方坐石闷,忽见三道人来。萨问此去信州远近,道人问所欲?萨云:欲访虚靖天师,参学道法。道人曰:天师羽化矣。萨方怅恨,一道人云:今天师道法亦高,吾与之有旧,当为作字可往访之。吾有一法相授,日间可以自给。遂授以咒枣之术。曰:咒一枣可取七文,一日但咒十枣,得七十文,则有一日之资矣。一道人云:吾亦有一法相授。与之棕扇一柄,曰:有病者则扇之即愈。一道人云:吾亦有一法相授,乃雷法也。萨拜而受之,用之皆验。一日凡咒百余枣,止取七十文为日用,余者复以济贫。及到信州,见天师,投信,举家恸哭,乃三十代天师亲笔也。信中言吾与林侍宸、王侍宸遇萨某,各以一法授之矣,可授以未尽之文。

萨由是道法大显。尝寓某处城隍庙数日,太守梦城隍告之曰:萨先生数日寓此,令我起处不安,幸为我善遣之。太守至庙,逐萨使去。萨行数十里,遇人异豕往庙酬愿,萨以少香附之,曰:去酬愿毕,为置炉焚之。其人如诫,迅雷一声,火焚其庙,更不延烧民居。越三年,萨至某渡,无操舟者,举篙自渡,置三文钱於舟中以偿渡金。因掬水浣手,见一人铁冠红袍,手执玉斧立於水中,萨诃之曰:汝乃何人,速见形?其人立於侧曰:我王善,即某州城隍也,昨真官焚我庙,我家三百余口无依,我实无罪,诉于上帝。帝赐玉斧,令我相随,遇真官有犯天律,令得便宜施行后奏。我随真官三年,并无犯律者,今日渡舟,真官乃置钱舟中,则真官无可报之时矣。今愿为部将,奉行法旨。萨曰:更相从三年,亦只如是。萨遂奏玉帝,擢为部将。每有行持,报应若响。

尝有诗云:道法於身不等闲,寻思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丰都出世难。又诗云:言清行浊休谈道,不顾天条法慢行。但依本分安神气,何虑仙都不挂名。明成祖册封萨守坚为"崇恩真君"。

张守清集清微、神霄、全真、武当诸派之大成,鼎新武当道,开宗演教,传法度人。使武当山名重于当时。师心怀天下,不以武当独兴为喜,耄耋之年仍不辞劳累,远赴龙虎山等地,携手龙虎山、茅山,歃血为盟。创建三山滴血派,拯教门于危亡。

《神仙》载:张守清,名洞渊,号月峡叟。峡州宜都人。幼习儒业,长入吏员。至元二十一年(1284)宋亡5年后,入武当山拜鲁洞云为师,尽得师传,秘修炼金丹大道。后又师事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尽得清微雷法之秘传。《大元敕赐武当山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碑》云:“师躬执耕釁,垦山凿谷,种粟为食。继率其徒剪荟翳,驱鸟兽,通道东自山趾绞口,七十里至紫霄宫,五里至南岩;岩北下三十里五龙宫,又四十里抵山趾蒿口。

三月三日,相传神始降之辰,士女会者数万,金帛之施,云委川赴。乃构虚夷峻,挺木穹谷,刊石穷厓,即岩为宫,广殿大庭,高堂飞阁,庖库寮次,既严且备,炫晃丹碧,轇轕云汉,像设端伟,钟鼓壮亮,引以石径,荫以杉松,积工累资巨万计,历二十余载乃成。垦田数百顷,养众万指。至大三年 (元武宗),今上皇帝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后闻师道行,遣使命建金箓醮。征至阙,及祷雨辄应。”“师以云栖霞举之侣,而能振道濯德,焦心苦志,奋树堂坛,必承天休,亦可谓豪杰之士矣。师闇流果毅,方严质茂,虽大祠祭,不待沐浴更衣,所感必应。虽身披显宠,如始入山,其有道者耶。若神之德,广大混茫,变化无方,谓列宿所钟,谁不信然。”

《道藏》有关道经所列清微派中,称张守清为“冲元雷使”。师从至元二十二年(1285)开始,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创建南岩天乙真庆宫,开辟下山道路,垦田数百顷,度众数千人。至大三年(1310年),皇太后召张守清进京为武宗皇帝祈寿。皇庆年间(1312--1313),三次奉诏入京祈祷雨雪皆有灵验。延佑元年(1314),仁宗诏授张守清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命师管领教门公事。元顺帝至顺(1336年) 秋,83岁高龄的张守清远赴江西龙虎。栖天师府三年,授天师清微雷法,并收汪道一为徒,“授以金丹雷霆秘诀”。在此前后,将所管道宫之事交付弟子高道明等人,后退隐于武当天柱峰西南清微妙化宫。

亲睹张守清祷雨的当朝名臣赵世延赠张洞渊祈雨诗曰:京师大旱连三年,地蒸热气如云烟。林林佳木尽槁死,毋论黍稷生秋田。武当真人张洞囦yuān,为道有心如铁坚。食粗衣恶夜不眠,两眸奕奕光射天。天子有诏承相宣,诏君祷雨纾烦煎。君不默不语,奏达虚皇前。将吏驱蛟龙,雷电相后先。垂垂雨脚昼夜喧,平地涌水如通川。稚禾出吐芃芃然,小草大草争芳妍。都人士女喜欢颜,谓君有道真神仙。我今为赋喜雨篇,勒之金石传千年。

元武宗赐张守清诏曰:朕嘉修真之统,贵得道之士。形神俱妙,僻处山林,精气纯全,能兴雷雨。信若人之高躅zhú,实斯士之罕闻。欲示褒扬,其颁涣汗。凝神灵妙保和法师武当山天一真庆宫住持宫事张守清,为老子学,奉玄帝祠,登万仞之层巅,构千间之大厦。功用虽成于使鬼,行能自足以服人。龟蛇交媾以现形,虎狼随奔而敛迹。素心既固,玄化弥彰。争稽首于讲筵数千辈,不及胁于卧席垂三十年,近臣有称赞之言,太后有征求之命,屡逢亢旱,方虞率土之灾,申祷上玄,并获甘霖之喜。功已沾于庶物,身宜佩于殊荣。嘉贲冠簪,增辉岩壑。于戏,镇安候服,真庆为南纪之灵祠,辅翼我家,玄武主北方之王气,虽竭心诚而致祷,庶几福禄之来崇。钦哉!惟时服我明训,可赐“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宜令张守清准此。 

道教.jpg

全真教自丘祖西行,至尹志平、李志常掌教期间,声焰隆盛,鼓动海岳,而为统治者所忌。蒙哥时,命皇弟忽必烈领治蒙古、汉地民户;以僧海云掌释教事,以道士李真常掌道教事。蒙哥八年(1258年),由和尚出头,忽必烈为主持,以梵僧八合思八为仲裁的僧道论辩粉墨登场。这场元蒙朝庭精心策划的僧道论辩以统治者即定的“打击道教,以灭汉民之民族信心”为目的,其结果是:“道士大败、典籍焚毁过半、并最终以流血的方式而令道教从此元气大伤为结果”。在忽必烈的操纵下,元蒙先是焚毁全真派的经籍,以分化道教势力。忽必烈中统(1260)登基,八年建国号曰大元,九年三月甲戌,括民间《四教经》,焚之。

十六年春正月甲戌,元将张弘范将兵追宋二王至崖山寨,广王昺偕其官属俱赴海死,南宋灭,忽必烈尽有宋地。元蒙政权稳固后,十七年二月丙申,诏谕真人祁志诚等焚毁《道藏》伪妄经文及板。十八年冬十月己酉,张易等言:“参校道书,惟《道德经》系老子亲著,余皆后人伪撰,宜悉焚毁。”从之,仍诏谕天下。二十一年五月,括天下私藏天文图谶《太乙雷公式》、《七曜历》、《推背图》、《苗太监历》,有私习及收匿者罪之。二十三年二月己亥,敕中外,凡汉民持铁尺、手挝及杖之藏刃者,悉输于官。二十五年 二月江淮总摄杨琏真加言:以宋宫室为塔一,为寺五,已成,诏以水陆地百五十顷养之。二十六年,夏四月戊午,禁江南民挟弓矢,犯者籍而为兵。

张守清祖师在道教及汉民倍受煎熬之际,奋起于武当山,“胁不卧席垂三十年,勤育弟子几四千辈”,以83高龄赴龙虎山天师府,谋道教之振兴,推正一全真合流。促三山(龙虎山、茅山、武当山)结盟共创“三山滴血派”。先宋理宗宝祐二年,准勑,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箓录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事。元立则宋代政教体制废。

张守清祖师乘祷雨之功,得元朝统治者尊崇。遂重复三山符箓之制。三山滴血派谱曰:“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志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冲汉通玄蕴,高宏鼎大罗,武当愈兴振,福海起洪波”。为道教培元固本。后明朝立而复唐汉之风,武当大兴。师在武当山帅先垂范,融武当派、清微派、全真派、正一派于一炉,开创合全真正一为一体,内修金丹,外炼雷法,以崇奉玄帝为主要信仰特征的新武当派即“玄武派”。

Tag标签:雷法清微神霄

相关文章Related

热门标签

更多>>
十二星座 相术 阳宅风水 立秋 八字 周公解梦 小周天 道教 大周天 风水 命运 修道 因果 丹道 养生 修行 道家 星座 修炼
返回栏目>>

用户评论Comment

加载更多...
千万道友俱乐部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