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在生理功能上的活动不是孤立的,通过经络的联系,五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在病理变化上,五脏之间相互协调配合。除三焦外,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腑为表,脏为里,例如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等,《内经》的整体观也可从此看出一些道理来。五脏与五官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五脏六腑与经络更像是一对同气相求的李生子,经络可以看作是五脏六腑的镜子。现代研究发现,经络循行的部位与络属的脏腑有神经上的联系,所以它们之间的病理现象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种联系,对不懂中医的人而言,可能认为是毫无根据的。例如:牙疼为什么按手上的穴位?胃疼为什么要按脚上的穴位?这不是南辕北辙吗?但从经络的原理来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同气相求,血缘相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具体来说脾经属于脾脏,络于胃。
心经属于心脏,络于小肠。
肝经属于肝脏,络于胆。
肺经属于肺脏,络于大肠。
肾经属于肾脏,络于膀胱。
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
胃经属于胃,络于脾。
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
两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
胆经属于胆,络于肝。
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
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
除了向内联系脏腑外,经络向外还要联系经筋和皮肤,这样气血才能输送到那些地方,关节才能活动,皮肤才有光泽。十二经筋是经脉的气血会聚在筋肉关节的部分,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使关节活动。十二皮部则是经脉的气血在皮肤的分布。皮肤是身体的最外层,也就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火墙,可以保护机体,抵抗病邪入侵。另外,当内脏和经络出现问题时,会在皮肤上有所反映,比如皮肤会变暗、没有光泽、有色斑或者长痘。所以,治疗这些病症仅表面治疗皮肤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调整内脏和经络。内脏怎么调?可以用中药,也可以直接调整经络。经络向内与内脏联系,所以调整经络的气和血就能调整内脏的气血,气血正常了,皮肤自然变好了。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