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对话,出自晋人陶渊明的组诗《形影神三首》,陶渊明是现代人都熟悉的,通过《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人们熟知他的思想。而《形影神三首》这首诗中则少见地使用了拟人手法,为形影神三方面分别赋予人三个层次的思想境界,所要推崇的正是神所代表的清静自然。
对生的喜悦与对死的恐惧,是人类产生自我意识之后,最早意识到的一个问题。秦汉时期,人们往往停留在“形”的阶段,如东汉的诗歌《生年不满百》就是这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时至陶渊明所在的晋代,在道家玄风的影响下,人们对此的认识终于超脱了消极逃避,进入“神”的阶段,从容逍遥地生活。
形、影、神诗三首并序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君言,得酒莫苟辞。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优方此讵不劣。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