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阅读: 次 来源:国学文化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逢每年公历的10月23-24日,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即为“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自霜降始,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冬日渐近。霜的形成,必须地面或地面物体的温度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一定程度。“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此时,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萧瑟。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开始落叶。
秋天的夜晚地面上散热很多,当温度骤然下降到0°C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这种白色结晶体就是“霜”。一般来说,白天太阳越好,温度越高,夜里结的霜就越多,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更大。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们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天气转冷,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第一次霜,被称为“早霜”或“初霜”,农民们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晚稻脱粒棉翻晒,精收细打妥收藏。”
用户评论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