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降魔护道天尊张道陵
“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狼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
这是《水浒传》开篇第一回里所描述的一段景色,它是施耐庵梦中的仙境,但却用它描述龙虎山的景致却最为恰当不过。
一般人也许不知道,江西龙虎山的开山之祖就是前面讲过的张道陵。张道陵少年时入太学(当时的最高学府),7岁读《道德经》,读了10多遍就了悟它的内涵,还通天文、地理、五经、河图、洛书,博学多闻。
26岁的张道陵就被任命为江州(重庆)令,但是他素来喜欢黄老清净养生之道,认为当官“无益于年命”,就辞官退隐。此后,他多次拒绝朝廷的做官邀请,专心修道。57岁时,他带着弟子王长,从淮河进入鄱阳湖,然后溯流信江进入贵溪的云锦山。在云锦山,张道陵炼起了“九天神丹”,三年后“丹成龙虎现”,于是云锦山也就改名为龙虎山。
前面提到过,张道陵后正式创立 “五斗米道”,教众奉其为天师,后世称为天师道或正一道。一百二十三岁时,张道陵偕妻雍氏一同“飞升”,羽化前,他交待子孙要返回龙虎山,因为那里有他的丹灶、草堂和他的道众,还有他镇压在镇妖井中的“一百单八位天罡地煞魔头”。
张道陵的重孙张盛不负重托,携带着祖天师的印、剑、符、篆等信物,辗转云、贵、滇,沿着十万大山的崎岖山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天师张道陵炼丹造基的龙虎山,开始了天师道在龙虎山承续六十三代的绵延,使龙虎山逐渐成为中国正一道的道教中心。后世也将张道陵尊称为“正一天师”或“降魔护道天尊”,将其道坛设于龙虎山。
用户评论Comment